女演员打白发针2个月收效甚微,没人管管可疑的新疗法?

文| 张彦宗

通过给头皮穴位打针,可以让白头发逆转为黑发,是新疗法,还是智商税?

近段时间以来,“白发针”在社交平台引起了关注,一些网友分享了前往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多地医院注射“白发针”的经历。女演员郭彤彤也现身说法,称她打“白发针”后两个月没有什么效果,但她同样提供可能没希望、也可能有希望的说法,“肯定没有这么快,长白头也不是一天两天,医生说疗程是三个月到半年。”

女演员打白发针2个月收效甚微,没人管管可疑的新疗法?

女演员郭彤彤分享的白发图片

从报道上看,“白发针”主要是基于中医的操作技术,往穴位注射腺苷钴胺,一周一次,半年为一个疗程,还会结合患者自身情况,给予中药口服治疗、低能量激光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式。

腺苷钴胺并不是什么稀奇物,它是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制剂,临床上主要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、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营养性疾患,是一种辅助用药。其法定适用症并不包含治疗白发。

扬子晚报在引用了郭彤彤的个案后,拿它去求证南京江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孔玉龙。孔医生很含蓄,但作为同行来说,已尽力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,“腺苷钴胺虽然类似维生素B12,确实有一定营养神经、调节神经分泌和改善循环作用,且对毛发营养和恢复有一定作用。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用于白发治疗更多研究。”

评论区网友表示,“建议先检查微量元素,如果缺少B12那可能会有些改善白发的作用,如果不缺那几乎没用。”

孔玉龙医生对“白发针”的委婉否定,得到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宏业的呼应。面对患者想要“白头发反黑”的殷切希望,刘医生直接说,“几乎不会(反黑),有了白头发就放弃吧。”

但有中医院的医生表示,他们在治疗头皮疾病时,发现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,部分患者的白发会有明显改善。不过,这些医生也强调,效果因人而异,也不是单靠“打针”就能治疗白发。

综合上述报道中不同医生对“白发针”的意见,看起来对它的有效性是各有立场,但要是深究起来,就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差异:如果医生看重的是循证医学的逻辑,基本上都质疑“白发针”的效果,认为白发主要是生理原因使然,要克服的是对白发的焦虑心态,而不是白发本身。

展开全文

女演员打白发针2个月收效甚微,没人管管可疑的新疗法?

资料图,图文无关

可假如坚持“可能有效、也要看个人情况”的中医辨证立场,首先是确认“白发针”有效,总体上肯定,然后再去区分个体差异——潜台词是,如果没疗效,可能是个人因素导致的,与这个疗法无关。当然,坚持这个立场的医生也会同时纠正,“白发针”的说法并不准确,因为具体治疗方案是“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……以起到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滋养肝肾的作用”。

现在的问题是,如果这一治疗技术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循证研究,现在能不能向市场推出?

据郭彤彤讲述,她打的“白发针”要配合中药一起,中药可以走医保,但针剂需要自费,5支针剂的价格为1900元,算下来费用在1万左右。

可以想象,被某些医院皮肤科医生判了无效的“白发针”,很可能是另外一些皮肤科挣钱的新技术,因为这类神乎其神的“新技术”,颇有市场需求,而消费者也容易被忽悠,哪怕没效果也会被告知自身不适合该疗法,若想求证则困难重重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“白发针”有没有效果,对哪些人有效果,不够明确,它有什么不良效果,也是不明的,所以仅仅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是不够的。

既然有专家表示尚无权威临床研究证据,那“白发针”是不是一种需要卫健委审慎评判的正式临床技术?有一线医生言之凿凿、口若悬河地推销“白发针”的治疗原理,监管部门不该缺席,最该介入。万一要是有不良风险,得提前警示消费者,同时约束那些号称打一针就能“白转黑”的夸大宣传,免得有人白花了钱还赔了健康。

评论